ag官方电子平台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客服电话

400-9696-311
医药数据查询

【前沿】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研发小儿先心病术后死亡预测新模型,临床价值获国际认可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 先心病 先心病术后死亡
8小时前
1

近日,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麻醉科郑吉建主任团队、心脏中心张海波主任团队以及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脏外科李守军主任团队等紧密合作,在国际顶级麻醉学杂志《Anesthesiology》(中科院一区,IF=9.1)发表了一项重要研究成果。该研究通过多中心临床数据,成功开发并验证了一种适合中国患儿的小儿先天性心脏手术后住院死亡预测新模型,为精准医疗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工具。这一成果有望显著提升我国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风险管理的精准性和临床效果。

先天性心脏病(CHD)是我国5岁以下儿童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每年新增患儿约15-20万例,治疗费用高达120亿元,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尽管外科技术和围手术期管理不断进步,但术后短期恢复和长期预后仍是临床面临的重大挑战。为此,郑吉建教授团队基于大样本围手术期数据,开发了一种新型个体化住院死亡评分模型,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精准的风险评估工具。

研究团队前瞻性收集了上海儿童医学中心21855例和北京阜外医院5221例先天性心脏手术患儿的临床数据。研究团队首先应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的21855例患者资料,检验了四种传统模型ABC评分、RACHS-1分类、STAT评分及STAT分类在预测中国小儿先天性心脏手术后住院死亡的预测性能,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新模型,然后应用北京阜外医院5221例患者资料对新模型进行外部验证。新模型纳入了年龄、身高、术前氧气支持、既往心脏手术史、急诊手术及STAT分类六个关键变量,其预测性能显著优于传统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ROC)达到0.864,展现出优异的临床实用性。

该研究不仅填补了中国患儿术后死亡风险预测模型的空白,还为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和改善患儿预后提供了科学依据。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博士研究生童朝阳为第一作者,阜外医院小儿心脏外科李奇航医师为共同第一作者,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麻醉科郑吉建主任为通讯作者。研究得到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等多位专家的支持。

该研究成果标志着我国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精准医疗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未来,这一模型有望广泛应用于临床,为更多患儿带来福音。




National Children's Medical Center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章,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信息。鉴于互联网的开放性和文章创作的复杂性,我们无法保证所转载的所有文章均已获得原作者的明确授权。如果您是原作者或拥有相关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未经授权的文章。本网站转载文章仅为方便读者查阅和了解相关信息,并不代表我们认同其观点和内容。读者应自行判断和鉴别转载文章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
AI+生命科学全产业链智能数据平台

收藏

发表评论
评论区(0
  • 暂无评论

    ag官方电子平台企业版
    50亿+条医药数据随时查
    7天免费试用
    体验产品
    摩熵数科开放平台
    十五五战略规划

    最新报告

    更多
    • 摩熵咨询医药行业观察周报(2025.08.04-2025.08.10)
      2025-08-10
      26页
    • 摩熵咨询医药行业观察周报(2025.07.28-2025.08.03)
      2025-08-03
      23页
    • 2025年7月仿制药月报
      2025-07-31
      16页
    • 2025年7月ag官方电子平台健康投融资&交易月报
      2025-07-31
      20页
    • 2025年7月全球在研新药月报
      2025-07-31
      38页
    专利数据服务
    添加收藏
      新建收藏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