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12日,诺华接连发布三份“喜报”——其自主研发的抗BAFF-R单抗Ianalumab(VAY736)在三项关键III期临床试验中接连取得突破性成果:包括两项针对活动性干燥综合征的全球多中心研究(NEPTUNUS-1、NEPTUNUS-2)及一项联合艾曲泊帕治疗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研究(VAYHIT2)均达到主要终点。这一系列成果不仅标志着Ianalumab有望成为首个获批用于干燥综合征的靶向治疗药物,更在ITP领域开辟了全新治疗路径。
Ianalumab是诺华以29亿美元收购MorphoSys获得的一款靶向B淋巴细胞活化因子受体(BAFF-R)的全人源单抗,具有耗竭B细胞和抑制BAFF-R的双重作用机制,可用于治疗干燥综合征、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等多种自免疾病。
一、干燥综合征:全球多中心验证疗效
干燥综合征是一种以眼干、口干为核心症状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全球发病率约0.25%,女性患者占比超90%。该病常伴随腺外器官损伤(如肺、肾、神经系统),且患者淋巴瘤风险较常人增加4-44倍。然而,长期以来,干燥综合征缺乏系统性治疗方案,临床仅能通过人工泪液、唾液替代剂等缓解症状,无法阻断疾病进展。
NEPTUNUS-1研究和NEPTUNUS-2均为是一项随机、双盲、多中心III期临床试验(n=275),前者评估了Ianalumab(300mg,皮下注射,每月1次)对比安慰剂治疗活动性干燥综合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后者则评估了Ianalumab(300mg,皮下注射,每月1次或每3个月1次)对比安慰剂治疗干燥综合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两项研究的主要终点为治疗第52周Ianalumab组EULAR干燥综合征疾病活动度指数(ESSDAI)评分相较于安慰剂组的变化。
结果显示,两项研究均达到了主要终点,即Ianalumab组患者的疾病活动度显著改善。此外,Ianalumab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诺华将在近期举行的医学会议上公布两项研究的具体数据,并计划提交该药物的上市申请,若获批,Ianalumab将成为干燥综合征领域首个靶向治疗药物,填补临床空白。
二、ITP治疗:联合疗法开辟新赛道
原发性ITP是一种以血小板计数过低为特征的罕见病,患者面临出血、瘀斑及慢性疲劳风险。尽管现有治疗(如糖皮质激素、TPO受体激动剂)可短期提升血小板,但长期疗效有限且副作用显著。
VAYHIT2研究是是一项随机、双盲、多中心III期临床试验,评估了Ianalumab(3mg/kg或9mg/kg,皮下注射,每月1次)联合艾曲泊帕对比安慰剂联合艾曲泊帕治疗既往经皮质类固醇一线治疗后失败的原发性ITP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主要终点是治疗失败的时间(定义为从随机分组到以下任一时间:随机分组后8周内血小板计数低于30G/L;随机分组后8周内需要抢救治疗;随时开始新的ITP治疗;不符合或无法逐渐减量/停用艾曲波帕;或死亡)。
结果显示,Ianalumab组患者的治疗失败时间较安慰剂组显著延长。此外,在治疗6个月时,Ianalumab组实现血小板计数持续改善的患者比例显著提高。安全性方面,Ianalumab在该研究中的表现与既往研究一致,没有发现新的安全性信号。
诺华预计待Ianalumab联合皮质类固醇一线治疗ITP的III期VAYHIT21研究达到主要终点后,结合的VAYHIT2研究的数据在2027年向监管机构递交该药物用于治疗ITP的上市申请。
Ianalumab的潜力远不止于此。作为诺华自免管线中的“明星分子”,其研发已覆盖狼疮性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化脓性汗腺炎、全身性硬皮病等多项自免适应症。目前,SLE与LN的III期研究正在推进。
BAFF/BAFF-R通路是B细胞介导自身免疫病的核心靶点,但此前全球仅有贝利尤单抗(抗BAFF单抗)获批用于SLE治疗。Ianalumab通过“耗竭+阻断”的双重机制,实现了对BAFF通路的更彻底干预,有望重塑自免治疗格局。目前国内百泰生物JH013已获临床批件,进入I期临床,用于治疗干燥综合征等;诗健生物ESG206处于临床I/II期,针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等疾病。
想要解锁更多疾病领域信息吗?查询ag官方电子平台(原药融云)数据库(vip.kebaolexue.com/?zmt-mhwz)掌握药物基本信息、市场竞争格局、销售情况与各维度分析、药企研发进展、临床试验情况、申报审批情况、各国上市情况、最新市场动态、市场规模与前景等,以及帮助企业抉择可否投入时提供数据参考!注册立享15天免费试用!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