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我国,脑卒中是严重威胁人们健康的“杀手”,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是脑卒中病理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氧化应激和炎症在其中“兴风作浪”,成为早期损伤的重要“元凶”。川蛭通络胶囊在临床中治疗缺血性脑梗死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但其现代药理学机制待进一步明确。本研究通过建立小鼠模型,研究其干预缺血性脑梗死的机制,为药物进一步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研究显示:川蛭通络胶囊可明显改善脑缺血后的神经功能缺陷,减轻脑组织损伤,显著升高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显著降低促凋亡蛋白Bax表达,可有效通过抑制神经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达到治疗脑缺血的再灌注损伤作用。
通过线栓法建立小鼠脑缺血再灌注(MCAO/R)模型,随机均分假手术组、模型组、CZTL组(川蛭通络组)。给药后进行神经学评分、脑含水量检测、TTC染色、组织病理学分析等多项检测,并运用统计学分析数据。
1.神经保护。与模型组相比,川蛭通络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含水量显著降低。小鼠脑组织切片TTC染色可见川蛭通络组较模型组脑梗死面积显著减少。(见图1)
图1 川蛭通络胶囊对MCAO/R小鼠的神经保护作用(x±s,n=10)
2.脑组织病理学损伤改善。小鼠脑组织HE染色结果见图2,假手术组神经元、胶质细胞及毛细血管形态正常,核仁清晰可见,神经纤维密集,排列整齐; 模型组神经元结构变得疏松,排列紊乱,细胞外间隙呈网状增大,神经元肿胀和间质水肿较为明显,有程度不同的神经元变形、核固缩、细胞坏死等现象。川蛭通络组以上神经细胞结构紊乱明显改善。(见图2)
图2 川蛭通络胶囊对MCAO/R小鼠脑组织病理学损伤的影响(HE染色,×400)
3.抗氧化应激和抗炎。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脑组织SOD活性显著降低,动物脑组织MDA和含量、IL-1β、IL-6和TNF-α水平均显著升高;明显升高。与模型组相比,川蛭通络显著升高脑组织SOD活性,动物脑组织MDA和ROS含量、IL-1β、IL-6和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见表1及表2)
表1 川蛭通络胶囊对 MCAO/R小鼠脑组织SOD、MDA以及ROS分泌的影响(x$±s,n=10)
表2 川蛭通络胶囊对MCAO/R小鼠脑组织IL-1β、IL-6和TNF-α分泌的影响(x$±s,n=10)
4.抗凋亡。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脑组织Bcl-2显著降低,Bax、TLR4和p-NF-κBP65均显著升高;与模型组相比,川蛭通络组动物脑组织Bcl-2含量均显著升高,Bax、TLR4和p-NF-κBP65含量均显著降低。(见图3)
图3 川蛭通络胶囊对MCAO/R小鼠脑组织蛋白表达的影响(x±s,n=10)
研究显示:
川蛭通络胶囊可明显改善小鼠神经功能缺陷,脑组织损伤明显减轻,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显著升高,而促凋亡蛋白Bax表达显著降低,这说明,川蛭通络对模型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且这种治疗作用与抑制神经炎症和氧化应激密切相关。
川蛭通络胶囊由水蛭、川芎、黄芪、丹参4味中药制成,具有活血化瘀、益气通络的功效,用于中风病中经络( 脑梗死)恢复期血瘀气虚证。其成分水蛭粉可以抑制脑组织炎症水平;川芎的主要活性成分川芎嗪可抑制MCAO/R大鼠缺血脑组织IL-1β的表达;丹参具有抗脑缺血与脑水肿、保护脑组织和抗氧化应激的作用;黄芪是常用的补益类中药,其主要活性成分黄芪甲苷可抵抗氧化应激,抑制炎性反应。其多组分、多靶点的联合作用是川蛭通络胶囊发挥药效的优势所在。此研究进一步阐述了川蛭通络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作用机制,为药物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用药推荐:
主治症状:脑梗塞恢复期血瘀气虚证,表现为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语言蹇涩(语句断续、词汇贫乏或吐字不清)或不语,偏身麻木,气短乏力、口角流涎,手足肿胀。
推荐用法:口服。一次2粒,一日3次。疗程为4周。
(注:本药物为处方药,用药请遵医嘱,若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文献
[1]库亚萍,张丽,李冰,等.川蛭通络胶囊通过抑制神经炎症和氧化应激治疗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J].中国中药杂志,2022,47(12):3386-3391.
通讯:刘 娟 张 丽
主编:程国良
编辑:小 南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