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ag官方电子平台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客服电话

      400-9696-311
      医药数据查询

      两项研究揭示:无糖饮料更易诱发2型糖尿病,而只喝黑咖啡的人,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更低!

      科学科普 无糖饮料 糖尿病诱因 黑咖啡 科学降糖
      生物谷
      1分钟前
      235

      提问:各位读者朋友们,上一次喝饮料是什么时候?

      如今,要说随着工作、学习压力的上升,有什么东西逐渐变得不可或缺,那各类饮品必然是榜上有名。早上一杯咖啡、中午或晚上吃饭时来一点果汁饮料、饭后再配上一杯解腻奶茶,可以说是很多人的日常生活。只是,随着健康意识的提升,人们已然认识到了糖、肥胖带来的危害,转而“无糖、代糖”开始大肆流行,于是,加0卡代糖的风味拿铁、奶茶、无糖可乐、气泡水成为了很多“馋嘴但养生”人士的上上之选。

      可事实真的如我们所想吗?那些加了代糖的咖啡,和看似“零负担”的无糖饮料,真的能让我们在享受美味的同时,远离健康风险吗?最新发布的两项研究,可能要让一大批人失望了......

      1. 代糖饮料vs有糖饮料

      这项最新发布在Diabetes & Metabolism杂志上的研究就旨在搞清楚含糖饮料与含人工甜味剂的无糖饮料,到底谁对 2 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影响更大。要知道,糖尿病已成为全球性的健康难题,而日常饮食中的饮料摄入,作为糖分摄取的重要来源之一,其与糖尿病风险之间的关系一直备受关注。若能明确不同类型饮料的危害程度,无疑能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健康饮食提供有力指导~

      为了获取足够全面且可靠的数据,研究团队将目光投向了墨尔本协作队列研究(MCCS)的数据,从中筛选出36,608名年龄在40至69岁的参与者。这些人来自不同背景,涵盖了多样的生活习惯,共同参与了这场平均随访时长为13.9年的“健康追踪”。

      研究过程中,参与者通过食物频率问卷(FFQ)提供了饮料摄入信息,包括含糖饮料和人工甜味剂饮料的消费频率,选项从“从不或每月少于 1 次”到“每天 6 次及以上”不等。研究人员将这些频率重新归类为四组:从不或每月少于 1 次、每月 1-3 次、每周 1-6 次、每天至少 1 次,以此统计不同摄入水平的人群特征,并与很少喝甜饮料的组进行对比分析。同时,研究者还综合考虑了其他可能影响糖尿病发病的因素,如年龄、性别、烟状况、运动量、饮食习惯、家族病史等,以便更精准地判断饮料与糖尿病风险之间的关系。

      图:流程图展示了用于评估含糖饮料摄入与2型糖尿病风险关联性的队列研究的招募及随访流程

      2.代糖饮料是“披着羊皮的狼”

      经过 13.9 年漫长的随访与数据整理,研究结果可谓是既有意料之内的,又有令人意外的。

      首先,与很少喝甜饮料(从不或每月少于 1 次)的人相比,每天喝≥1 次含糖饮料的人,糖尿病风险增加了 23%(IRR=1.23,95% CI:1.05-1.45)。这一结论虽说在意料之中,毕竟含糖饮食的危害已被广为人知,但 23% 的风险增幅也是再次印证了过量摄入含糖饮料对健康的显著威胁。

      但更令人意外的是,每天喝 ≥1次含人工甜味剂饮料的人,糖尿病风险增加得更为明显,达到38%(IRR=1.38,95% CI:1.18-1.61)!进一步分析显示,即便在调整了体重(BMI)和腰臀比(WHR)后,人工甜味剂饮料与糖尿病的关联依然存在,而含糖饮料的关联却消失了。这意味着,含糖饮料的危害可能主要通过影响体重间接起作用,而人工甜味剂饮料的风险则与肥胖无关,机制更为复杂。

      表:控制混杂因素后,含糖、代糖饮料摄入与2型糖尿病风险的相关性

      表:含糖、代糖饮料摄入与2型糖尿病风险相关性的敏感性分析

      那为什么无糖、代糖饮料也会诱发糖尿病呢?

      研究者指出,从生理机制上来看,人工甜味剂虽然没有热量,但仍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影响代谢。例如,它们可能会扰乱肠道菌群平衡(即“人工甜味剂诱导的菌群失调”),或影响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进而破坏葡萄糖稳态。此外,人工甜味剂可能让大脑产生“甜味错觉”,干扰身体对能量摄入的调节,导致后续食欲上升,间接增加热量摄入;也可能通过影响胰岛素敏感性,直接升高糖尿病风险!

      由此看来,无论是含糖饮料还是添加了人工甜味剂的无糖饮料,都是无一例外的健康“雷区”!那有没有相对健康的饮品选择呢?

      3. 喝黑咖啡(不加任何料)最健康!

      还真有!但人们对它的评价可谓是两极分化,爱的人每天都离不开那一口香醇,不爱的人觉得它苦涩得还不如喝中药——它,就是咖啡!

      不过,并非所有咖啡都是健康的。哈佛大学团队最新发表在《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上的研究,就专门拆解了各式各样咖啡里的糖、奶油、人工甜味剂等“小料”,看看它们到底会给健康带来怎样的影响。

      研究团队动用了三个前瞻性队列数据:护士健康研究(NHS)、护士健康研究 II(NHSII)和健康专业人员随访研究(HPFS)。这三个队列加起来,共纳入了14万多人——包括47,860名NHS女性、78,483名NHSII女性和23,763名HPFS男性。

      这些参与者从1986年或1991年开始被追踪,最长随访到2020年,累计随访时间超过366万人/年。参与者需要定期填写问卷,详细报告自己喝多少咖啡(包括含咖啡因和脱咖啡因的)、每杯咖啡加多少糖(平均1茶匙/杯)、用不用人工甜味剂、奶油或植脂末等信息。

      为确保研究结果的可靠性,研究团队排除了那些在基线时就已患有糖尿病、心脏病等基础疾病的参与者。在数据分析方面,他们采用了“时间依赖的 Cox 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这种模型的优势在于能够随着时间推移,不断更新参与者的咖啡饮用习惯和健康状况(如体重变化、是否新发糖尿病等),从而更精准地计算出不同喝咖啡方式对应的糖尿病风险比(HR)。同时,该模型还会排除年龄、体重、运动、吸烟等因素的干扰,让咖啡及其添加物对糖尿病风险的影响更加突出。

      表:根据咖啡因咖啡消费情况划分的队列特征

      经过30多年的追踪,研究团队共记录到13,281例新发2型糖尿病病例。当他们将这些数据按“咖啡 + 添加物”的不同组合进行分析后,得出了以下结果:

      • 黑咖啡(不加任何料):表现最佳!每天多喝 1 杯,患糖尿病的风险降低 10%(HR=0.90,95% CI:0.89-0.92)。也就是说,每天喝 3 杯黑咖啡的人,风险比不喝的人低约 27%。
      • 加奶油的咖啡:很惊喜!与黑咖啡相比,其降低糖尿病风险的效果几乎没有差异,每天多喝 1 杯,风险同样降低10%(HR=0.90;95% CI:0.84,0.96),可见添加奶油并不会改变咖啡与糖尿病风险之间的负相关性。
      • 加糖的咖啡:效果打五折。每天多喝 1 杯,风险只降低5%(HR=0.95,95% CI:0.93-0.97),而且统计显示,糖的添加显著削弱了咖啡与糖尿病风险的负相关(交互项 HR=1.17)。
      • 加人工甜味剂的咖啡:仍不如黑咖啡。每天多喝 1 杯,风险降低7%(HR=0.93,95% CI:0.90-0.96),人工甜味剂的添加也显著削弱了关联(HR=1.13)。
      • 加植脂末的咖啡:效果打折且不显著。每天多喝 1 杯,风险降低5%(HR=0.95,95% CI:0.91-1.00),但交互项未达统计学意义,这可能与饮用这类咖啡的人数较少有关。

      图:在3个队列(NHS、NHSII和HPFS)中,通过多变量调整后,咖啡消费与2型糖尿病(T2D)风险之间的关联,按调味品使用情况分层,采用三次样条模型进行分析

      那为何有的添加物这么“友好”,有的却“拖后腿”呢?

      研究者表示,咖啡本身的“健康基因”源于多种成分,例如绿原酸具有抗炎、调节血糖的作用,咖啡因能改善胰岛素敏感性,二萜类化合物(如咖啡醇)可能对代谢产生影响等。但添加物的自身“属性”决定了它们是助力还是阻碍,例如:

      糖和人工甜味剂就属于“拖后腿”的一类:糖会直接增加热量摄入,导致体重上升,而肥胖是引发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人工甜味剂虽然不含热量,却可能扰乱肠道菌群、降低胰岛素敏感性,进而间接增加糖尿病风险;

      奶油则相对“友好”,其主要成分是饱和脂肪,研究发现它对血糖的直接影响较小,而且人们添加的量通常不多(平均1汤匙/杯),不会显著增加热量负担,因此不会对咖啡的健康效应产生负面影响。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研究排除了“极端加料党”(比如每杯加≥3勺糖、奶油加成“小山峰”)。

      小结

      两篇研究看完,可能有小伙伴要问:难道只能喝苦到皱眉的黑咖啡,连汽水都不能碰了?其实答案没那么极端

      对于咖啡爱好者:偶尔加奶没问题(全脂、低脂区别不大),但尽量别加糖或人工甜味剂——如果实在喝不惯苦,可以加少量牛奶调和,或者慢慢减少糖的用量,让味蕾适应。

      对于甜饮料爱好者:不管含糖还是无糖,都建议少喝。如果实在想喝甜的,可以用适量的鲜榨果汁、气泡水加水果代替,至少能避开人工甜味剂的“暗坑”。

      更重要的是,这两项研究告诉我们一个简单的道理:食物的“健康属性”,往往会被我们的“加工习惯”改变。如果实在不知道喝什么,不如还是喝白开水吧~

      参考文献:

      [1] Kabthymer RH, Wu T, Beigrezaei S, Franco OH, Hodge AM, de Courten B. The association of sweetened beverage intake with risk of type 2 diabetes in an Australian population: A longitudinal study. Diabetes Metab. 2025 May 16:101665. doi: 10.1016/j.diabet.2025.101665.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40383372.

      [2] Henn M, Glenn AJ, Willett WC, Martínez-González MA, Sun Q, Hu FB. Coffee Consumption, Additive Use, and Risk of Type 2 Diabetes-Results from 3 Large Prospective United States Cohort Studies. Am J Clin Nutr. 2025 Mar;121(3):695-702. doi: 10.1016/j.ajcnut.2025.01.017. Epub 2025 Jan 18. PMID: 39828230.

      文章来源:生物谷

      原文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E_MsM5Ty0EY9wOXtk2jb5A

      想要解锁更多药企信息吗?查询ag官方电子平台(原药融云)数据库(vip.kebaolexue.com/?zmt-mhwz)掌握药物基本信息、市场竞争格局、销售情况与各维度分析、药企研发进展、临床试验情况、申报审批情况、各国上市情况、最新市场动态、市场规模与前景等,以及帮助企业抉择可否投入时提供数据参考!注册立享15天免费试用!

      *声明:本文由入驻ag官方电子平台的相关人员撰写或转载,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ag官方电子平台的立场。
      AI+生命科学全产业链智能数据平台

      收藏

      发表评论
      评论区(0
      • 暂无评论

        ag官方电子平台企业版
        50亿+条医药数据随时查
        7天免费试用
        体验产品
        摩熵数科开放平台
        十五五战略规划

        最新报告

        更多
        • 摩熵咨询医药行业观察周报(2025.07.28-2025.08.03)
          2025-08-03
          23页
        • 2025年7月仿制药月报
          2025-07-31
          16页
        • 2025年7月ag官方电子平台健康投融资&交易月报
          2025-07-31
          20页
        • 2025年7月全球在研新药月报
          2025-07-31
          38页
        • 摩熵咨询医药行业观察周报(2025.07.21-2025.07.27)
          2025-07-27
          24页
        专利数据服务
        添加收藏
          新建收藏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