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官方电子平台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客服电话

    400-9696-311
    医药数据查询

    逆势扩产,产能全球第一!万华化学在等什么?

    万华化学
    07/31
    34



    从打破海外技术封锁到跻身全球化工巨头,从差点破产到一年狂赚 247 亿,万华化学的辉煌曾经家喻户晓。

    但花无百日红,2022 年公司净利润同比下滑 34.14%,从此陷入 "增收不增利" 的困境。


    图片

    (数据来源:wind 等公开资料)

    2023 年净利润小幅回升,可 2024 年又降到 130 亿元,比 2021 年的巅峰时期少了将近一半。2025 年一季度,净利润还在往下滑。

    业绩不行,市值也跟着跌,从最高约 4500 亿跌到 2025 年 7 月的 1700 亿左右,蒸发了快 2800 亿。大家不禁要问,万华化学到底咋了?它的业绩啥时候能回暖呢?


    行业老大也躲不过周期

    万华化学主要做化工中间产品,业务分三块:聚氨酯、石化、精细化学品。


    图片

    (数据来源:wind 等公开资料)

    其中,聚氨酯是公司的第一大业务。2024 年,它只贡献了 41.66% 的营收,却以 67.41% 的毛利润成了盈利的顶梁柱。

    再看石化业务,2024 年占了将近 40% 的营收,可毛利率才 3.52%,很低,它更多是承担原材料供给的角色,战略价值比利润贡献大得多。所以,聚氨酯业务直接影响着公司整体的盈利水平。

    那近三年,公司的聚氨酯业务经历了什么呢?

    答案很明显 —— 价格下跌!

    万华化学聚氨酯业务的核心产品是 MDI 和 TDI。简单说,MDI 就像 "硬质胶水原料",用来生产硬泡和高性能弹性体,用在保温材料、工业部件等地方;TDI 更像 "柔软海绵原料",用在家具、汽车座椅等领域。

    可近年来,全球 MDI 和 TDI 的产能扩张得太快,而下游的家电、建筑等传统需求领域增长乏力,就导致供需失衡,产品价格从 2022 年开始下跌。


    图片

    (数据来源:wind 等公开资料)

    到 2024 年,纯 MDI 市场均价跌到 1.9 万元 / 吨左右,聚合 MDI 均价也降到 1.7 万元 / 吨附近,都比 2021 年 2 万元 / 吨以上的价格低。

    作为全球最大的 MDI、TDI 供应商,万华化学虽然靠 "以量补价" 维持了营收增长,但核心产品价格大跌,还是冲击了净利润。

    此外,公司一直在扩张,这让利润更惨了。

    一方面,资产减值损失大增。因为之前扩产太快,万华化学主动优化资产结构,对低效项目进行减值计提或报废处理。

    2024 年,公司计提资产减值损失 7.4 亿元(同比增加 6 亿元),固定资产报废损失 6 亿元,在建工程报废及取消损失 2.9 亿元,加起来让利润总额少了 16.3 亿元。


    图片

    (数据来源:公司年报)

    这种 "壮士断腕" 的调整虽然有利于优化资产结构,但短期内的阵痛是免不了的。

    另一方面,在建工程转成固定资产后,折旧成本飙升。截至 2024 年末,公司在建工程高达 632 亿元,这些未来转成固定资产后,会增加折旧费用,长期影响利润。而且,这种影响已经显现了。

    2024 年,万华化学有 286 亿元在建工程转入固定资产,其中聚氨酯业务相关项目就有 184 亿元,直接让该业务的折旧成本同比增长 26.04%,比其他成本的增速快多了。


    图片

    (数据来源:公司年报)

    说到这,有人会问,在化工行业低谷期,万华化学为啥还要大规模扩张呢?

    答案是,为行业未来回暖做准备。


    未雨绸缪,逆势扩产

    逆势扩产其实是化工行业的常见操作,简单说就是在行业低谷时储备好产能,等需求复苏了,就快速释放产能,抢占市场份额。

    熟悉万华化学的人都知道,它不是第一次逆势扩产了。2017-2019 年,公司资本开支从 60 亿猛增到 178 亿,提前布局的产能在 2020-2021 年需求反弹、价格上涨时充分释放,推动业绩达到高峰。


    图片

    (数据来源:wind 等公开资料)

    2022-2024 年,公司又大力逆势扩产,到 2024 年,在建工程高达 632 亿,这轮产能扩张也快结束了。

    那公司现在的产能有多少呢?

    万华化学在推进新项目建设的同时,还通过数智化投入不断提高现有装置的运行效率,双管齐下提升工厂的年产能。

    截至 2024 年末,公司 MDI 产能达到 380 万吨 / 年,占全球 33% 的市场份额,稳居第一;TDI 产能也提升到 111 万吨 / 年,同样是全球第一。


    图片

    (数据来源:wind 等公开资料)

    这种规模优势不仅形成了成本壁垒,还增强了它在产业链中的定价权。

    不过现在 MDI、TDI 行业集中度已经很高了,尤其在需求疲软的周期低谷,单靠扩张市场份额,空间越来越小,关键还是看行业啥时候能回暖!


    万事俱备,就等需求好转

    从整个行业来看,MDI 与 TDI 正经历结构性调整,需求端和供给端的情况大不一样。

    需求端有家电、建筑、汽车等多个领域支撑,但很难靠单一行业的景气来拉动整体需求,市场回暖还得等宏观经济全面复苏。

    但供给端却有动静,2025 年初,巴斯夫、万华化学、亨斯迈等化工巨头一起提价,这背后能看出行业多希望 MDI 与 TDI 价格回升。而且,供给收缩成了价格上涨的关键因素。


    图片

    (数据来源:wind 等公开资料)

    2025 年,亚洲很多套 MDI 装置要么计划停车,要么突然停车,比如韩国锦湖(41 万吨 / 年)、日本东曹(40 万吨 / 年)、韩国巴斯夫等装置在一季度都集中检修。

    同时,万华化学在 5 月也公告了福建、烟台工业园的检修计划,这种主动调控的供给收缩,确实为价格上涨提供了支撑。

    从数据来看,MDI 与原料纯苯的价差变化也能说明问题。尽管纯苯等成本有波动,但 2025 年一季度以来,MDI - 纯苯的价差不断扩大,这说明产品涨价幅度已经能有效覆盖成本上升了。

    当然,这个价差扩大不仅反映出企业定价能力在提升,更预示着经过长期调整,行业正通过优化供给端实现价值回归。


    结语

    万华化学正处在行业周期的低谷,净利润下滑主要是因为 MDI、TDI 价格下跌和资产减值。

    不过,2025 年以来,行业巨头一起提价、供给端主动收缩,使得 MDI - 纯苯价差不断扩大,这可能意味着行业周期的拐点要来了。一旦行业回暖,万华化学凭借全球第一的产能优势,肯定能大显身手,现在存在的大部分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来源:全球化工,转载请标注来源。

    免责声明: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我们对文中观点持中立态度,本文仅供参考、交流。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和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章,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信息。鉴于互联网的开放性和文章创作的复杂性,我们无法保证所转载的所有文章均已获得原作者的明确授权。如果您是原作者或拥有相关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未经授权的文章。本网站转载文章仅为方便读者查阅和了解相关信息,并不代表我们认同其观点和内容。读者应自行判断和鉴别转载文章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
    AI+生命科学全产业链智能数据平台

    收藏

    发表评论
    评论区(0
    • 暂无评论

      ag官方电子平台企业版
      50亿+条医药数据随时查
      7天免费试用
      体验产品
      摩熵数科开放平台
      十五五战略规划

      最新报告

      更多
      • 摩熵咨询医药行业观察周报(2025.07.28-2025.08.03)
        2025-08-03
        23页
      • 2025年7月仿制药月报
        2025-07-31
        16页
      • 2025年7月ag官方电子平台健康投融资&交易月报
        2025-07-31
        20页
      • 2025年7月全球在研新药月报
        2025-07-31
        38页
      • 摩熵咨询医药行业观察周报(2025.07.21-2025.07.27)
        2025-07-27
        24页
      专利数据服务
      添加收藏
        新建收藏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