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官方电子平台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客服电话

400-9696-311
医药数据查询

癌症疫苗的崛起,打响免疫治疗的抗癌突围战

癌症 癌症疫苗
9小时前
11

癌症是全球最主要的健康挑战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仅2022年全球就约有2000万新增癌症病例和970万死亡病例,预计到2050年新增病例将超过3500万。面对快速增长的全球癌症负担,传统治疗方法如手术、放疗和化疗在延长患者生存期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许多癌症尤其是胰腺癌等难治性癌症,仍然具有极低的生存率,而且在长期传统治疗后的癌症晚期常出现复发和耐药等问题。这也促使科学家们探索更精准、更有效的治疗手段。

 

近年来,利用人体自身免疫系统对抗癌症的免疫疗法,逐渐成为肿瘤学研究的前沿领域。在众多免疫疗法中,癌症疫苗又因其独特的能力——通过训练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癌细胞——而备受关注。

 

与预防传染病的疫苗不同,癌症疫苗主要是指治疗性的疫苗,旨在治疗已存在的癌症。它们通过将肿瘤特异性抗原递送到免疫系统,激活T细胞和其他免疫细胞,从而摧毁癌细胞。截至2025年,癌症疫苗的研发取得显著进展,多个临床试验显示出mRNA疫苗和个体化多肽疫苗在胰腺癌、肺癌和肾癌等癌症类型中的潜力,为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希望。

 

癌症疫苗的技术平台现状


癌症疫苗与预防性疫苗(如HPV疫苗)不同,其目标是通过刺激免疫系统识别攻击癌细胞,实现治疗效果。理想的癌症疫苗设计旨在诱导持久的抗肿瘤免疫记忆、消除肿瘤、清除微小残留病灶,并规避非特异性或不良作用,不仅能够清除全身各器官或系统的癌细胞,而且能够最大程度地降低肿瘤复发或转移的风险。

 

当前,癌症疫苗主要分为多肽疫苗、核酸疫苗、病毒疫苗和细胞疫苗四种技术平台,每种平台各有其独特优势和挑战。

 

ae26e1b1f1cf7f9efde4091806489f0.png

图:不同癌症疫苗技术平台的特点对比

(来源:Cancer vaccines: 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directions/Journal of Hematology&Oncology)

 

多肽疫苗


多肽疫苗通过模拟癌细胞表面抗原,诱导T细胞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具有高度特异性、低毒性和易于生产等核心优势。

 

多肽疫苗的探索目前已覆盖多种恶性肿瘤,在部分瘤种中展现出积极的应用前景。例如,OSE2101(Tedopi)是一种针对HLA-A2阳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多肽疫苗。在早期Ⅱ期研究中,晚期NSCLC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OS)达到17.3个月。在随后的Ⅲ期临床试验ATALANTE-1(NCT02654587)中,HLA-A2阳性、免疫治疗耐药的患者接受OSE2101治疗后,中位OS为11.1个月,显著优于化疗组的7.5个月,死亡风险降低41%,疾病进展后生存期延长至7.7个月(化疗组为4.6个月)。此外,2025年,针对KRAS突变型结直肠癌和胰腺癌的多肽疫苗在I/Ⅱ期临床试验中显示出潜力,旨在评估其在特定基因背景下的疗效。

 

目前,肽基癌症疫苗凭借其技术优势在临床研究中持续推进,但受限于自身特性,其疗效在不同瘤种、不同患者亚群中也存在差异,未来仍需在多表位设计扩大 HLA 覆盖范围、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解除微环境抑制等方向进一步探索优化与验证。

 

核酸疫苗


核酸疫苗主要分为DNA疫苗和mRNA疫苗,通过将编码抗原的遗传物质引入患者体内,诱导免疫反应。凭借其固有的免疫原性,核酸疫苗能够有效诱导强烈的体液免疫应答,在治疗传染病和癌症方面已经展现出良好的潜力。与传统疫苗相比,核酸疫苗也具有高效性和成本效益。

 

其中mRNA疫苗因其在新冠疫苗中的成功而备受关注。例如,BioNTech与罗氏子公司基因泰克共同开发的BNT122(autogene cevumeran)mRNA疫苗,在Ⅰ期临床试验中与化疗和抗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atezolizumab联合使用,显著降低了胰腺导管腺癌(PDAC)患者的复发风险。试验结果显示,16名患者中有8名产生了高强度的特异性T细胞反应,这些患者的复发时间显著延长。此外,2025年,英国Markey癌症中心正在进行针对胰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的mRNA疫苗临床试验,初步结果显示其能有效诱导免疫反应。

 

病毒疫苗


病毒疫苗主要分为致癌病毒疫苗、复制缺陷型病毒载体疫苗和溶瘤病毒疫苗三类。

 

其中,致癌病毒疫苗主要用于癌症预防,比如已有多款针对HPV和HBV的预防性疫苗成功上市。近年来,因病毒样颗粒(VLP)疫苗兼具高免疫原性和安全性而备受关注,也展现出一定的治疗潜力。

 

另一大类是复制缺陷型病毒载体疫苗,它利用腺病毒(Ad)、痘苗病毒(VV)等作为载体递送肿瘤抗原,其技术特点是具有佐剂样功能,可诱导先天免疫,且载体可容纳大片段DNA,转染效率高,而且部分载体(如腺病毒)不整合入宿主基因组,安全性较高。在临床进展方面,基于腺病毒的Nadofaragene firadenovec1,在对BCG无反应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Ⅲ期试验中,3个月时完全缓解(CR)率达53.4%,其中45.5%的患者在12个月时仍维持缓解,该产品并已于2022年获FDA批准上市,商品名Adstiladrin®

 

而溶瘤病毒作为一种新兴疗法,能够在精准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激发机体的抗肿瘤反应。当肿瘤细胞受到溶瘤病毒感染后,会生成自由基与细胞因子,其中细胞因子可进一步激活免疫细胞,这一过程通常会引发肿瘤溶解,并促使肿瘤相关抗原(TAAs)等物质释放。

 

例如2015年美国FDA批准的首个溶瘤病毒疫苗Talimogene laherparepvec(T-VEC,Imlygic),就是一种基于单纯疱疹病毒(HSV-1)的溶瘤病毒。在OPTiM Ⅲ期临床试验中,T-VEC组患者的中位OS为23.3个月,优于GM-CSF组的18.9个月。另一款升级版溶瘤病毒RP-1,通过表达水泡性口炎病毒糖蛋白-跨膜结构域融合蛋白增强抗肿瘤活性,在IGNYTE-3临床试验中与抗PD-1抑制剂联合使用,实现了33.6%的客观缓解率,中位缓解持续时间达21.6个月,85%的响应持续超过一年。

 

细胞疫苗


细胞基疫苗主要包括全肿瘤细胞疫苗和负载肿瘤抗原的树突状细胞(DC)疫苗,其独特优势在于自体来源的高度个体化治疗。

 

全肿瘤细胞疫苗采用自体或异体肿瘤细胞,通过灭活处理来增强其免疫原性。这种疫苗能向免疫系统呈递大量肿瘤相关抗原,包括肿瘤特异性突变抗原,同时递呈CD4和CD8表位 。

 

负载肿瘤抗原的DC疫苗则是从患者体内提取DC细胞,这是人体功能最强的抗原呈递细胞,可摄取、加工并呈递抗原信息,激活初始T细胞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将提取出的 DC细胞负载相应肿瘤抗原后,回输到患者体内,进而激活大量能精准识别并杀伤癌细胞的T细胞 。

 

在临床进展方面,全肿瘤细胞疫苗的第一代产品已完成多项 Ⅲ期试验,涵盖自体、异体及基因修饰的肿瘤细胞,虽其临床疗效尚未明确确立,但部分联合治疗方案如表达 GM-CSF的细胞疫苗与CTLA-4阻断抗体伊匹单抗联用展现出潜力。DC疫苗方面,具有代表性的是2024年欧洲血液学协会(EHA)年会公布的KSD-101——负载 EBV 相关抗原的自体树突状细胞疫苗,其对常规治疗无效或复发的EB病毒相关血癌患者效果显著,5 例可评估疗效的患者在注射12周内完全缓解率和客观缓解率均达 100%。

 

个体化新抗原疫苗:癌症治疗的新前沿


在众多癌症疫苗技术中,个体化新抗原多肽疫苗因其能够针对患者特异性肿瘤抗原而备受关注。

 

这些疫苗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识别肿瘤中的体细胞突变,生成新抗原,由于这些抗原仅存在于癌细胞而不存在于正常细胞,因此是理想的免疫治疗靶点。近年来,高通量测序、人工智能(AI)和纳米技术的进步,显著推动了新抗原的预测和多肽疫苗的发展,使个体化多肽疫苗治疗癌症成为可能。

 

figure 1

图:肿瘤新抗原的鉴定及流程

(来源:Cancer vaccines: 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directions/Journal of Hematology&Oncology)

 

可以说,多肽疫苗是目前癌症疫苗研究领域内最受重视的研究方向之一,全球针对HIV、HCV等相关传染病与实体肿瘤已开发了多款多肽疫苗。目前,多肽疫苗也正从“单一抗原”向智能设计-精准递送-联合干预的全链条技术迭代。


个体化多肽肿瘤疫苗这一新兴赛道也正吸引着众多开拓者,国内外出现了一批聚焦抗肿瘤个体化多肽疫苗研发、临床试验和商业化的初创Biotech,比如憫慨生物、安达生物、纽安津生物等先锋企业。

 

以憫慨生物为例,其核心竞争力在于其利用高通量测序和人工智能技术预测和筛选肿瘤新抗原的能力。憫慨的研发流程包括以下关键步骤:

 


1. 高通量测序:通过分析患者肿瘤样本的基因组,识别肿瘤特异性突变。


2. 人工智能预测:利用AI算法预测哪些突变可能产生具有高免疫原性的新抗原。


3. 专利筛选系统:选择能够被MHC I/II分子有效呈现并触发T细胞受体(TCR)克隆扩增的新抗原。


4. 个体化疫苗设计:根据患者的具体突变谱,合成针对性多肽疫苗。

 

此外,憫慨还开发了多组学和AI驱动的伴随诊断标记物,进一步提高了治疗的精准性。据了解,目前憫慨生物的研发平台覆盖了胶质母细胞瘤、肺癌、前列腺癌等高发难治性肿瘤管线,并计划未来将扩大适应症延伸覆盖所有实体肿瘤。


82fc31bf38884ec5c8daae82c4d31b6.png

 

其中个体化多肽肿瘤疫苗在 IIT 研究中显示出良好的临床效果:Ⅳ 期胰腺癌患者经传统治疗后复发转移,采用个体化肿瘤新抗原疫苗联合PD-1单抗治疗后,影像学显示肿瘤病灶消失,肿瘤标记物显著下降,且长期完全缓解。

 

52ff896c3fac7e383a16ea49b91da84.png

 

在胰腺癌等难治性癌症中的临床进展中,个体化多肽疫苗与其他疫苗技术相比,也正在体现出独特的优势。

 

1f72e57349a1aba0c3f0b21065acc00.png

 

憫慨生物的首席科学家,Champalimaud基金会免疫治疗和细胞中心主任,Markus Maurer教授针对个体化癌症疫苗做了多项研究,并发表了多篇论文。其中一篇名为《Targeting Neoepitopes to Treat Solid Malignancies: Immunosurgery》的论文提到个体化及共享型癌症疫苗的治疗策略对癌症患者有重要作用,研究发现:个性化癌症疫苗通过肽段配方或RNA构建体携带个体化新表位,可促进晚期癌症患者产生持久免疫应答。

 

eb3021902e9ebdc5b30e336fe9c5829.png

图:Champalimaud基金会未知研究中心的肿瘤突变负荷(TMB)靶向免疫治疗方案,个体化及共享型癌症疫苗的治疗策略(来源:Targeting Neoepitopes to Treat Solid Malignancies: Immunosurgery)

 

在国际著名媒体CNN召开的致力于健康创新的主题峰会上,Maurer教授在谈论“未来医院”对于推动个性化癌症治疗中的核心作用时明确表明:“每个肿瘤的突变不同,需个性化疗法”“关键是让T细胞重新获得识别肿瘤的能力”。以上观点与个体化多肽疫苗“针对患者自身肿瘤突变定制疫苗”的研发理念以及“激活免疫细胞精准抗癌”的目标高度契合,形成了科学逻辑上的呼应。

 

Maurer教授在演讲中强调:“人类与生俱来的免疫系统,本身就藏着对抗癌症的力量——每百万个免疫细胞中,总有一个能精准识别癌细胞的突变。”而今天,以“唤醒这份天生免疫力”为核心的个体化抗肿瘤多肽疫苗,正让癌症治疗的精准化成为现实。他进一步阐释:“免疫细胞对癌细胞突变的识别能力,是大自然赋予人类最安全的抗癌武器”。成功的免疫反应中,免疫细胞会“精准绞杀”癌细胞而不伤害健康组织——而这正是多肽疫苗的核心优势所在。

 

据悉,Maurer教授和Champalimaud基金会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和多个国际顶级研究机构和企业建立了密切和深入的合作,包括美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美国斯坦福大学,BioNTech公司等。相信憫慨生物也将在Maurer教授的带领下,借助基金会的全球合作网络,将多肽疫苗和相关的肿瘤治疗先进技术的临床转化推向世界,惠及全球患者。

 

整体而言,癌症疫苗行业正经历一场由技术创新主导的深刻变革。以多肽疫苗等为代表的新一代技术平台,凭借其靶点精准、安全性高、研发周期短的核心优势,正成为驱动行业发展的关键引擎。

 

这一趋势若能在未来获得政策层面的明确支持与资本市场的积极响应,定将共同催生出一个潜力巨大的增量市场——市场预测显示,全球癌症疫苗市场规模预计从2025年的约100亿至120亿美元增长至2030年的150亿至400亿美元,个体化治疗的蓬勃兴起,更将为这一增长注入强劲动力。

 

在这条前景广阔的赛道上,谁能凭借其前瞻性的战略布局和坚实的技术壁垒建起强大的竞争优势,谁就有望在即将到来的癌症疫苗行业“黄金十年”中占据先机。当然,持续的临床验证和监管支持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而最终受益最多的一定是尚未被满足的无数患者的临床需求。

 

参考资料:

https://jhoonline.biomedcentral.com/articles/10.1186/s13045-025-01670-w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cet/article/PIIS0140-6736(25)00553-7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章,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信息。鉴于互联网的开放性和文章创作的复杂性,我们无法保证所转载的所有文章均已获得原作者的明确授权。如果您是原作者或拥有相关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未经授权的文章。本网站转载文章仅为方便读者查阅和了解相关信息,并不代表我们认同其观点和内容。读者应自行判断和鉴别转载文章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
AI+生命科学全产业链智能数据平台

收藏

发表评论
评论区(0
  • 暂无评论

    ag官方电子平台企业版
    50亿+条医药数据随时查
    7天免费试用
    体验产品
    摩熵数科开放平台
    十五五战略规划

    最新报告

    更多
    • 摩熵咨询医药行业观察周报(2025.07.28-2025.08.03)
      2025-08-03
      23页
    • 2025年7月仿制药月报
      2025-07-31
      16页
    • 2025年7月ag官方电子平台健康投融资&交易月报
      2025-07-31
      20页
    • 摩熵咨询医药行业观察周报(2025.07.21-2025.07.27)
      2025-07-27
      24页
    • 上海市原料药“十五五”产业发展政策分析大纲
      2025-07-24
      40页
    专利数据服务
    添加收藏
      新建收藏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