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g官方电子平台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客服电话

    400-9696-311
    医药数据查询

    辉瑞进入3期的镰状细胞病药失败!54亿美元买来的管线,不如安慰剂

    镰状细胞病
    20小时前
    20

    美东时间8月15日,辉瑞公司宣布了 III 期 THRIVE-131 研究的结果,该研究旨在评估 inclacumab 用于治疗 16 岁及以上镰状细胞病(SCD)患者的疗效。遗憾的是,该研究未能达到主要终点,在 48 周的治疗周期内,每 12 周接受 inclacumab 治疗的参与者,其血管闭塞性危象(VOCs)发生率与接受安慰剂的参与者相比,未实现显著降低。

    该研究共纳入 241 名 16 岁及以上的镰状细胞病患者,这些患者在过去一年中经历过 2 至 10 次血管闭塞性危象(VOCs)。参与者按 1:1 的比例随机分配,在 48 周内每 12 周接受一次静脉注射 inclacumab 或安慰剂治疗。

    该研究的主要终点是在 48 周治疗期间,与安慰剂相比,inclacumab 治疗组患者的血管闭塞性危象(VOCs)发生率。此外,THRIVE-131 研究的参与者有资格加入 THRIVE-133 开放标签扩展研究(OLE),该扩展研究旨在评估 inclacumab 的长期安全性。

    从安全性角度来看,inclacumab 在 THRIVE-131 研究中总体耐受性良好。在接受 inclacumab 治疗组和安慰剂组中,最常报告的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事件包括贫血、关节痛、背痛、头痛、疟疾、镰状细胞贫血伴危象以及上呼吸道感染,两组在不良事件种类上无明显特异性差异。

    辉瑞免疫学首席官Michael Vincent表示:“我们深知这一消息对镰状细胞病患者群体而言令人失望,我们与他们感同身受。尽管 THRIVE-131 研究的结果未达预期,但为了推动我们对镰状细胞病的共同认知,我们仍致力于深入理解这些结果,并将其分享给医疗界和镰状细胞病患者群体。我们始终专注于为镰状细胞病患者带来急需治疗方案的使命。”

    据悉,该研究的数据将在适当的时候与科学界和患者群体共享,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inclacumab 的研发历程

    值得关注的是,inclacumab 并非由辉瑞公司最初研发,其研发历程历经多家企业。该药物最初由罗氏公司(Roche)开发,2018 年,全球血液治疗公司(Global Blood Therapeutics)获得了该分子的许可,并将其推进到中期临床开发阶段。2022 年,辉瑞公司以 54 亿美元收购了 Global Blood Therapeutics,而当时这笔交易的核心资产是另一种镰状细胞病治疗药物 OXBRYTA®(voxelotor),该药物已于 2019 年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批准。

    从作用机制来看,inclacumab 作为一种抗体,旨在阻断一种名为 P - 选择素(P-selectin)的蛋白质。P - 选择素存在于活化血小板的表面,这种蛋白质会促进血小板与血管内膜的黏附。虽然在机体受伤时,这种黏附作用对于血液凝固至关重要,但在镰状细胞病患者体内,它也会加剧血管闭塞性危象(VOCs)的发生。因此,研究人员希望通过阻断 P - 选择素,能够达到减少镰状细胞病患者血管闭塞性危象(VOCs)的目的,可惜此次 III 期试验未能实现这一预期。

    辉瑞镰状细胞病管线现状

    此次 inclacumab 试验失利,是辉瑞公司在镰状细胞病治疗领域遭遇的又一挫折。近一年前,这家制药巨头就曾因安全性问题,从市场上撤回了另一种镰状细胞病治疗药物 OXBRYTA®(voxelotor)。

    2024 年 9 月,辉瑞公司基于所有临床数据和真实世界数据,在所有已获批市场撤回了 voxelotor的所有批次产品。当时的数据显示,使用该药物的患者群体在血管闭塞性危象(VOCs)发生率和致命事件方面存在不平衡,需要进一步评估。目前,辉瑞公司已完成对 voxelotor数据的评估审查,并已将相关信息分享给FDA和欧洲药品管理局(EMA)。公司承诺,将在今年发布一份包含额外voxelotor数据和分析的综合报告。

    除了 inclacumab 和voxelotor,辉瑞公司的镰状细胞病治疗管线中还有另一种资产 ——osivelotor,该药物同样源自此前收购的 Global Blood Therapeutics。osivelotor 是下一代血红蛋白 S 聚合抑制剂,目前正处于 III 期临床试验阶段,研究其作为镰状细胞病(SCD)潜在慢性治疗方案的疗效和安全性。不过,由于FDA在去年年底发布了部分临床暂停令,该药物的临床试验入组目前处于暂停状态。辉瑞公司表示,将在获得相关信息后,及时分享 osivelotor 的 II/III 期临床试验最新进展。

    尽管当前管线面临诸多挑战,但辉瑞公司强调,仍将继续致力于镰状细胞病患者群体,并积极推进其更广泛的镰状细胞病(SCD)治疗管线的下一步工作,力求为患者带来更多有效的治疗选择。

    关于镰状细胞病(SCD)

    镰状细胞病(SCD)是一种终身性、使人衰弱的遗传性血液疾病。在这种疾病中,血红蛋白 S 聚合会导致红细胞呈镰状变形,进而引发血管炎症和溶血性贫血。血管炎症与镰状红细胞共同作用,可能导致急性疼痛危象(即血管闭塞性危象 VOCs)和进行性终末器官损伤。

    镰状细胞病(SCD)的并发症在幼儿时期就开始出现,影响患者预期寿命。研究表明,对镰状细胞病(SCD)进行早期干预和治疗,有望改变疾病的发展进程、减轻症状和减少不良事件发生、预防长期器官损伤,并延长患者的预期寿命。

    从疾病需求来看,历史上,针对镰状细胞病(SCD)根本病因及其急性和慢性并发症的治疗方法,存在着极高的未被满足需求。尽管在发达国家,镰状细胞病(SCD)属于罕见病,但在全球范围内,估计有 650 万至 900 万人患有这种疾病。从发病人群的地域和种族分布来看,镰状细胞病(SCD)在祖先来自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人群中尤为常见,不过在西班牙裔、南亚、南欧和中东血统的人群中也有发病。

    参考消息:

    https://www.pfizer.com/news/announcements/pfizer-provides-update-phase-3-inclacumab-study-treatment-people-sickle-cell


    免责声明

    本文旨在行业资讯和知识分享,无任何商业用途。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往期推荐


    1.提升AAV实心率的关键一步:转染试剂的选择
    2.荣昌生物涨超14%!「泰它西普」3 期临床达到主要终点
    3.礼来口服减重药Orforglipron不及预期,诺和诺德口服减重药胜出,礼来股价重挫14.1%!
    4.诺和诺德面临投资者起诉!随即发布2025 年 H1 财报
    5.刚刚!我国团队在艾滋疫苗域取得重要进展,有望成为艾滋病抗原递送的替代方案



    Being科学公众号目前已经有多个交流群(好学,有趣的生物医药人才在这里聚集)。进群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备注“姓名/昵称-企业/高校-具体研究领域/专业”,此群仅为科研交流群,非诚勿扰。






    发现“分享”“赞了吗,戳我看看吧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章,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信息。鉴于互联网的开放性和文章创作的复杂性,我们无法保证所转载的所有文章均已获得原作者的明确授权。如果您是原作者或拥有相关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未经授权的文章。本网站转载文章仅为方便读者查阅和了解相关信息,并不代表我们认同其观点和内容。读者应自行判断和鉴别转载文章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
    AI+生命科学全产业链智能数据平台

    收藏

    发表评论
    评论区(0
    • 暂无评论

      ag官方电子平台企业版
      50亿+条医药数据随时查
      7天免费试用
      体验产品
      摩熵数科开放平台
      十五五战略规划

      最新报告

      更多
      • 摩熵咨询医药行业观察周报(2025.08.04-2025.08.10)
        2025-08-10
        26页
      • 摩熵咨询医药行业观察周报(2025.07.28-2025.08.03)
        2025-08-03
        23页
      • 2025年7月仿制药月报
        2025-07-31
        16页
      • 2025年7月ag官方电子平台健康投融资&交易月报
        2025-07-31
        20页
      • 2025年7月全球在研新药月报
        2025-07-31
        38页
      专利数据服务
      添加收藏
        新建收藏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