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官方电子平台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客服电话

400-9696-311
医药数据查询

制药行业薪资困境调查:政策倡导涨薪,现实却现裁员、降薪、欠薪潮

制药行业薪资 制药寒冬 政策变化
蒲公英Ouryao
1小时前
480

政策画饼,现实啃树皮。2025 年7月30日,蒲公英 Ouryao 微信公众号发布了一篇标题略带调皮的文章,《制药人,你的工资「涨」了还是→》。

文章里提到,5月26日《关于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推动企业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最新数据也显示,医药制造人员薪酬正呈现加速上涨且内部分化加剧的态势。嗯,听起来挺美的,就像老板画的年终奖大饼,看着香、能不能吃到嘴里还另说。

制药人的工资,在吐槽区裸奔。

本以为大家要么工资涨了,要么至少能维持不变,可《制药人,你的工资「涨」了还是→》一文后的留言区,简直成了制药人的大型吐槽现场,比菜市场讨价还价还热闹。

第一、被裁员或者失业:

1人留言说自己被裁员了,这还算干脆;1人说自己被优化,听起来挺高级,结果1个月都没找到工作,估计 "优化" 俩字是老板为了让他走得体面点;还有两人直接宣告失业,简单粗暴,不整那些虚的。

第二、降薪:

1人降薪 20%,相当于工资打了八折,不知道老板有没有顺便把工作内容也打个八折;1人刚被降薪,新鲜热乎的疼;还有1人说比 2023年降了10%,这是降薪降得有历史感了。

第三、拖欠工资:

1人留言,已经欠薪3年,22年的工资还没结清,这是把员工当长期无息贷款了?另1人说:"今天7月31号,我们五月份工资都还没发 [捂脸] 坐标江西上饶",这工资发放速度,比蜗牛爬还慢;还有1人就俩字:"拖欠中",简洁中透着无尽的无奈。

第四、延长工时,变相降薪:

有位朋友说:"工资数字没变,工时变长了 [捂脸],应该算降工资了吧。" 这操作,老板怕是数学鬼才,玩起了 "时薪" 的文字游戏。

第五、频繁放假:

1人留言,没说工资咋样,但 "没活总放假,销量大减",这工资能好到哪去?估计天天在家待着,心里比钱包还空。

第六、工资N年未变:

1人说十年工资还是一月三千多,十年啊,通货膨胀都跑赢他工资了;另 1人更绝:"涨工资 [捂脸],不知道在想什么呢?已经三年没有涨过工资了,加班费也没有按国家规定的给过,反正是各种理由扣,扣的你没商量。" 这老板扣工资的理由,怕是能编一本《扣钱大全》。

第七、工资和福利减少:

有位在药企干了整整十年的老员工说:"真正的感觉得到一年不如一年 [破涕为笑] 我们厂8月1日开始取消工龄奖学历奖,食堂吃饭涨两倍,快活不起了 [捂脸] 我是不是要把这篇文章转发到有我们老板的公司群?一起讨论讨论这钱都去哪了?" 这灵魂拷问,估计老板看了得假装没看见。

看完这些,我除了叹息一声,还能咋办?总不能顺着网线去给他们老板上一课吧。

同时,我在蒲公英 Ouryao 微信公众号还看到多篇有关药企高管变动的文章。俗话说 "男怕入错行",在制药行业,怕是还得加一句 "女怕进错厂"。

如果某个药企高管出走,可能预示着该药企业务有变动;如果多个药企高管都在动,那可能行业要洗牌了,到时候基层员工怕是得跟着 "乘风破浪"。当然,是被浪拍的那种。

2025年8月1日,还有一则新闻:"特朗普再挥 ' 降价大棒 ':辉瑞、诺和诺德、默沙东、强生等 17 家药企被下通牒,美国药价博弈白热化",这消息一来,制药行业又被推上了风口浪尖,不知道多少制药人的心又悬了起来。

总结

4P 模型,解释工资的 "薛定谔状态"。笔者曾经在《制药企业的待遇,真的这么差劲吗?》一文中分享了3P内容。今天我把它扩展成4P,算是给制药人的工资 "算命" 多添了个维度。

首先,Pay for Industry。行业不同,薪资水平差得可不是一星半点。就算都在制药行业,生物药的薪资就比中药的高,这就像同是娱乐圈,一线明星和十八线小演员的收入能一样吗?

其次,Pay for Performance。业绩好的企业,薪资就相对高一些;反之,就低一些。要是业绩长期不好,降薪、裁员可能就找上门了,这就像考试,考得好有奖励,考砸了就得挨揍。

再次,Pay for Position。职位不同,薪资肯定不一样。总经理比总监高,总监比经理高,经理比主管高,主管比普通员工高,这等级森严得跟金字塔似的,底层员工想往上爬,堪比蜀道难。

最后,Pay for People。同一个岗位,不同的员工薪资也会有差异。毕竟经验、态度和能力不一样,对岗位的贡献也不同,这就像同一个班级,学霸和学渣的成绩单能一样吗?

如果您有更多观点,欢迎留言交流,让我们一起吐槽,哦不,探讨一下制药人的 "钱途"。

总结与叹息的根源: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政策与现实的鸿沟:国家推动工资增长的良好意愿,在复杂的行业现实和宏观经济压力下,就像给沙漠里的人画了个游泳池,看着解渴,实际啥用没有,广大基层制药人根本没尝到甜头。

行业分化加剧:"加速上涨" 这事儿,可能就集中在头部企业、生物药创新等特定领域,或者高管层手里。而广大传统药企、中药企业或非核心岗位的员工,正承受着失业、降薪、欠薪的压力,这差距,比珠穆朗玛峰和马里亚纳海沟还大。"内部分化加剧" 这六个字,算是把现状说透了。

多重压力叠加:国内经济环境、企业内部销量下降的经营压力、国际药价博弈带来的成本传导风险,这些加在一起,就像好几座大山压在企业身上,企业利润空间被挤得像张纸,最后只能把压力转嫁到员工薪酬福利上,员工成了 "背锅侠"。

4P 模型的局限性:这个模型虽然解释了薪酬差异的普遍原则,但在当前行业寒冬下,"绩效支付" 和 "行业支付" 里的负面因素,比如业绩差、行业细分领域下行,对基层员工的影响被放大到了极致,连个人努力带来的那点正向差异都被盖过了。当整个企业都快生存不下去时,岗位层级的差异也变得脆弱,高管变动就是个明显的风险信号。

结构性问题凸显:留言里说的欠薪、变相降薪、克扣福利、不按规定给加班费这些事儿,暴露了部分企业经营困难、管理不规范甚至违规操作的结构性问题,这可不是简单的薪酬差异理论能解释的,背后的水深得很。

这 "一声叹息",是对制药行业基层员工在多重压力下艰难处境的理解与共情。它揭示了在政策引导、行业数据光鲜背后,个体面临的真实挑战:失业的生存危机、降薪欠薪带来的收入缩水、多年不涨薪的发展停滞、福利削减和生活成本上升的双重打击。

高管变动与国际药价博弈的新闻,预示着行业洗牌和成本压力可能进一步加剧这种困境。笔者提出的4P模型虽然为理解薪酬差异提供了框架,但当下基层员工的困境更多源于宏观环境、行业波动和企业经营压力对 "绩效支付" 和 "行业支付" 维度的强烈负面冲击,使得 "合理增长" 的愿景对许多人而言,就像天上的月亮,看得见,摸不着。

这声叹息,是为制药行业寒冬中负重前行的普通制药人而发,希望他们能早日迎来春天,而不是在寒冬里一直 "冬眠"。

文章来源:蒲公英Ouryao

原文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FeF5u1OTajcxgfNa1kvBig

想要解锁更多药企信息吗?查询ag官方电子平台(原药融云)数据库(vip.kebaolexue.com/?zmt-mhwz)掌握药物基本信息、市场竞争格局、销售情况与各维度分析、药企研发进展、临床试验情况、申报审批情况、各国上市情况、最新市场动态、市场规模与前景等,以及帮助企业抉择可否投入时提供数据参考!注册立享15天免费试用!

*声明:本文由入驻ag官方电子平台的相关人员撰写或转载,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ag官方电子平台的立场。
AI+生命科学全产业链智能数据平台

收藏

发表评论
评论区(0
  • 暂无评论

    ag官方电子平台企业版
    50亿+条医药数据随时查
    7天免费试用
    体验产品
    摩熵数科开放平台
    十五五战略规划

    最新报告

    更多
    • 摩熵咨询医药行业观察周报(2025.07.28-2025.08.03)
      2025-08-03
      23页
    • 2025年7月仿制药月报
      2025-07-31
      16页
    • 2025年7月ag官方电子平台健康投融资&交易月报
      2025-07-31
      20页
    • 2025年7月全球在研新药月报
      2025-07-31
      38页
    • 摩熵咨询医药行业观察周报(2025.07.21-2025.07.27)
      2025-07-27
      24页
    专利数据服务
    添加收藏
      新建收藏夹
      取消
      确认